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新能源与智慧电网微专业

2025年09月04日  浏览次数:[]

微专业简介:智慧电网系统正推动能源体系向低碳、弹性、高效转型,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新能源与智慧电网”微专业是面向国家新能源行业发展需求,响应国家低碳发展战略,立足陕西省新能源地方发展特色,聚焦新能源发电、储能、智慧电网等领域的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人工智能AI赋能的新型电网-智慧电网架构及运维技术,能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储能系统及智慧电网等领域从事分析、设计、开发、运行与维护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在太阳能、风能及储能等新能源发电领域,以及智慧电网等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培养具备新工科交叉型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智慧能源、智慧电网等领域的研发、运维及管理,适应国家“双碳”战略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

微专业特色: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该专业充分发挥我院电气专业优势,秉持宝鸡文理学院办学定位,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立足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顺应“AI+电力”产业,以适应新能源与智慧电网工程发展需求。

依托电气、计算机和通信专业资深师资力量等研究平台,构建“新能源-储能技术-电力人工智能-智慧电网(人工智能AI赋能新型电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熟悉该交叉领域的前沿核心知识,未来成长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微专业设置理由:

1、国家战略需求‌: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及《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规划,聚焦新能源发电(太阳能、风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融合,对接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要求,培养新型电力系统复合型人才。

2、行业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智能电网升级、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人才缺口显著,这些催生了对“源网荷储协同控制”“能源+数智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且需通过课程培养掌握新工科专业知识交叉型人才。

3、地方需求及结合陕西省新能源产业特色(如风电、光伏、储能产业集群),填补区域智慧电网技术人才缺口。

4、技术跨界融合:未来能源系统是“能源技术(ET)”与“信息技术(IT)”的深度融合。需要既懂电力工程,又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专业划分难以满足这一要求。

微专业建设基础:

1、行业与需求基础:应对能源电力系统“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性带来的挑战,满足其对“源网荷储”协同、智能化运行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

2、培养与课程基础:构建了“风电-光伏-储能-智慧电网”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掌握核心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师资与科研基础:依托本校现有师资(如自动化、电气工程,计算机和通信等专业)及逐步建立相应的科研和实验平台,师资多具有博士学位及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

4、校企与合作基础:尽可能争取与新能源科技企业、电网公司等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提供实践教学与实习机会,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微专业建设思路:

1、需求导向,精准定位

行业调研: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岗位技能需求分析,明确微专业覆盖的“新兴领域+核心技能”(如人工智能理论、储能系统管理、数字化电力等)。

学生画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如本科生补足技能、研究生深化方向)设计差异化课程模块,避免与主修专业过度重叠。

2、模块化设计,灵活组合

课程结构:设置4门核心课程,支持学生按兴趣定制学习路径。

学分认证:微专业总学分(8学分),增强学生参与动力。

3、产教融合,实践驱动

企业共建:引入企业导师、真实项目案例,设计“课程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递进式实践环节。

平台支撑: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行业数据平台,降低实践成本,提升技术适配性。

学制1年(2学期),课程设置在第5、6学期,每门课程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16周,每周2学时),修读合格,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培养对象及条件:

(1)招生对象:学院在校大二、大三学生,原则上以大三学生为主,择优录取。

(2)报名条件:在主修年限内,学有余力的在籍学生,有较好数学基础,熟悉一些仿真软件(MATLAB和Simulink\COMSOL等)。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考核

方式

开课

时间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电力人工智能

2

38

32

4

2

考查

5学期

储能技术

2

38

32

4

2

考查

5学期

能源发电技术

2

38

32

4

2

考查

6学期

智慧电网

2

38

32

4

2

考查

6学期

合计

8

152

128

16

8

-

-


1.《新能源发电技术》主要学习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原理、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太阳能、风能等不同类型新能源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和学术研究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新能源发电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以及关键设备等基础理论,了解相关产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储能技术》了解氢能的特点、制备与储存,了解超级电容器、电池储能现状及发展前景。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解储能技术的原理、类型、应用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储能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3.《电力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逐步深入介绍电力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人工智能概念及发展历史、机器学习、电力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力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

4.《智慧电网-人工智能AI赋能新型电网》

本课程紧密结合中国电网,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实际电网。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理念和技术实现能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上一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下一条: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