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

2025年09月08日  浏览次数:[]

微专业简介:宝鸡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立足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依托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本科专业优势,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聚焦低空飞行器系统设计、智能控制与空域管理三大领域,培养具备无人机研发、低空设施运维、智能集群控制等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课程体系涵盖低空飞行器概论、智能控制技术、低空通信技术等核心模块,强化装配式建造技术、航测建模等实践技能,与学院现有专业形成智能感知-系统控制-通信导航的能力闭环。毕业生可从事低空飞行器设计、空域规划、应急巡检等岗位,服务万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需求。

微专业特色: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立足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依托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在智能控制、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学科积淀,构建三维一体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体系。在学科交叉方面,深度融合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本科专业资源,形成智能感知-系统控制-通信导航的能力闭环,使学生在无人机研发、低空设施运维等方向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课程建设上,创新性设计低空飞行器概论+智能控制技术+低空通信技术的核心课程群,同步引入装配式建造技术、航测建模等前沿实践模块,强化学生解决低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产教融合层面,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对接万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链,培养符合空域管理、智能巡检等岗位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通过学科交叉筑基、课程体系赋能、产业需求导向的三重优势,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微专业设置理由:

1.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驱动‌:低空经济已列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国民航局预测其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该领域面临严重人才缺口,仅无人机驾驶员需求超百万,初级岗位年薪达15-25万元。微专业的设置直接响应国家战略,填补低空飞行器设计、空域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需求。

‌2.学科交叉与资源优势‌:学院依托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省级优势专业,整合智能控制、信息通信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系统控制-通信导航”能力闭环。

‌3.产教融合与区域服务‌:通过“高校行”产学研活动与高新区企业深度对接,课程模块涵盖无人机物流配送、智能巡检等应用场景。毕业生可服务本地低空经济产业链,如参与宝鸡市“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实现教育链与区域经济链的精准衔接。

微专业建设基础:

1.学科交叉与专业资源支撑‌:学院依托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传统优势专业,构建“智能感知-系统控制-通信导航”能力闭环,整合智能控制、信息通信技术等学科资源,为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2.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学院与宝鸡新正大科技有限公司等地方低空企业进行合作,聚焦智能飞行控制系统、低空交通管理等关键技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科研-教学-实践-转化”一体化培养模式。同时,宝鸡市“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为微专业提供真实应用场景,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3.政策支持与区域需求‌:低空经济被列入国家战略,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人才缺口显著。宝鸡市通过政校企联动机制,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微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学院还通过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立项,探索“三全育人”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低空经济产业需求,培养掌握无人机系统设计、智能飞行控制及低空通信导航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无人机装配调试、飞控算法开发及低空项目管理能力,同时熟悉行业政策法规。毕业生可从事无人机工程师、低空物流调度等岗位,实现“技术+管理”双维发展,服务智慧城市与低空经济产业链。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考核

方式

开课

时间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低空飞行原理

2

38

32

4

2

考查

5学期

智能控制技术

2

38

32

4

2

考查

5学期

空域管理与法规

2

38

32

0

4

考查

5学期

低空通信与导航系统

2

38

32

4

2

考查

6学期

无人机操控技术

2

38

10

10

18

考查

6学期


课程简介:

1.低空飞行原理:低空飞行原理课程聚焦1000米以下空域的飞行技术,系统讲授空气动力学(如升力/阻力规律、地面效应)、飞行控制(避障、姿态调整)及空域管理(法规与划分)三大模块,结合无人机物流、农业植保等应用场景,通过模拟飞行与实操案例培养跨学科实践能力。课程特色在于融合智能控制与空域建模前沿技术,为低空经济领域提供理论支撑。

2.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是融合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系统培养学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课程涵盖电路设计、PLC编程、机器视觉等核心模块,重点强化数字孪生、智能系统调试等实践技能,通过项目化教学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为工业4.0时代输送具备系统设计能力的技术人才。

3.空域管理与法规:空域管理与法规课程系统讲解空域规划、飞行规则及通信导航等核心内容,涵盖民航航线空域划分、高度层管理、安全间隔标准等关键知识点‌,并重点解析无人机等新兴航空器的特殊管理要求‌。课程结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法规框架‌,通过塔台模拟机实操‌和空管案例分析‌,培养学员合规操作能力,为低空经济与智慧空港建设提供法规支撑‌。

4.低空通信与导航系统:低空通信与导航系统课程聚焦低空飞行器通信链路构建与智能导航技术,涵盖5G/卫星通信融合、无人机群协同控制、自主避障算法等核心内容,结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通过空天地一体化实验平台开展飞行控制与路径规划实训,培养学生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下的系统设计与运维能力。课程突出人工智能在低空导航中的应用,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避障与动态路径优化,并配套企业级无人机物流系统开发项目,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5.无人机操控技术:课程系统培养学员从基础理论到高阶应用的全面技能,涵盖无人机系统结构、飞行原理、法规合规性等核心知识模块,重点强化遥控器操作、航线规划及复杂环境飞行等实操能力。课程结合模拟飞行训练与户外实操,融入应急处理、故障诊断等安全课程,并设置航拍技术、编队协同等拓展内容,通过理论考核与飞行技能认证双轨评估,为物流巡检、农业植保等领域输送具备合规操作与系统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微专业建设思路及招生要求:

1.模块化设计,灵活组合

课程结构:设置5门核心课程,支持学生按兴趣定制学习路径。

学分认证:微专业总学分(10学分),增强学生参与动力。

2.产教融合,实践驱动

企业共建:引入企业导师、真实项目案例,设计“课程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递进式实践环节。

3.平台支撑: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室、行业数据平台,降低实践成本,提升技术适配性。

4.培养对象及条件:

(1)招生对象:学院在校大三学生,择优录取。

(2)报名条件:在主修年限内,学有余力的在籍学生,有较好数学基础,熟悉一些仿真软件(MATLAB和Simulink\COMSOL等)。

(3)学制1年(2学期),课程设置在第5、6学期,每门课程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16周,每周2学时),修读合格,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上一条:新能源与智慧电网微专业

关闭